basil‧食旅手帖

家鄉那條名為「愛」的河

『愛河變很多喔,白天有很多人去那邊散步,晚上點燈之後,非常漂亮。』
『愛河那邊有露天咖啡座,找個時間你們可以去看看,還有現場演奏,很有氣氛哦!』
這一兩年間數度回高雄,公公和爸媽都會這麼跟我們說。從他們微笑的臉龐上,我看到了身為高雄人的自信和驕傲。

在十多年前,誰也料想不到,這條臭氣沖天、污濁油膩,呈現一片死水的愛河,會有如今這般的美麗身影。

高中時代,雖然學校離愛河僅有數百公尺之遙,卻也沒有人會相約下課後,到愛河畔去閒晃遊蕩。尤其是傍晚過後,愛河沿岸燈光昏暗,昏黃的色調加上黑晃晃的水影,總是讓人卻步。更何況據說入夜之後,愛河兩畔化身為流鶯出沒的好地點,灰暗中帶著幾許複雜的成分,更不是背著沉重升學壓力的學生會駐足之處,因而,儘管愛河在高雄人的心中扮演頗重的角色,卻也不曾讓我們好好去親近了解她。

在那個年代裡,我們頂多是和同學騎著腳踏車,越過橫跨愛河兩岸的高雄橋時,對著黑的發亮的河面微微嘆氣罷了。

也許是因為她擁有的惡臭與其無比浪漫的名稱形成強烈的對比,才讓我們不忍正視她的醜陋不堪。
然而,她並非一開始,就以浪漫的名稱出現的。
數十年前的日據時代,她名為”打狗川”。在高雄設市且轉入造渠階段之後,人工的河渠慢慢取代她原本的面貌,才更名為”高雄運河”,或稱”高雄川”。也因為運河的功能,在河川的上中下游,逐漸出現了造紙廠、豆餅廠、修船廠、水泥廠、火力發電廠…等等,且從原本的戎克船、竹筏運輸,轉變成仰賴汽船的往來,她也因此搖身一變,從擁有自然生態的河川轉變為工業運輸的主要運河。

若是以這麼剛硬的姿態持續下去,她也不會成為一個浪漫的場所。

於1948年間,有位市民自行購買了遊艇船隻,於中正橋附近成立了划船所,並聘請詩人命名為”愛河遊船所”,提供了市民假日休閒、情侶約會的好去處。然而在隔年的夏季,一陣強烈的颱風過後,”愛河遊船所”的後三個字被狂風吹的七零八落,不知散落何處,於是只留下”愛河”兩字在招牌上。又當時恰巧遇上情侶投河殉情,由北部南下不知情的記者看著只剩”愛河”兩字的招牌,誤以為該河川名為”愛河”,便以”愛河殉情”的標題作為報導,加上強力的媒體效應,因此”愛河”便在媒體間廣泛的被提及,加上也獲得市民的共鳴,因此”愛河”的名稱逐漸取代了”高雄運河”流傳在民間。

後來,於1968年,當時的高雄市長,為了向蔣中正總統及其夫人祝壽,便將”壽山”和”愛河”,分別更名為:”萬壽山”以及”仁愛河”,以期”萬壽無疆、仁民愛物”。然而,”愛河”的名稱依舊響亮於市民之間。終於,在1991年,為了因應市民的廣泛稱呼,才終於又將”仁愛河”的名稱作修正,她,於是光明正大的擁有了”愛河”這個正式的名稱。

現在美麗的愛河,是高雄人記取了過去沉痛的教訓,用近幾年來龐大的計劃預算所換來的。因此如今每回看她,總覺得炫爛的表情背後,有著既痛楚又悲愴的靈魂。夜晚,河面映照著投射其上的點點燈光,河川深處卻默默乘載著數十年來,高雄人給予的工業污染、疏浚翻攪,從污濁沉寂到清澈流動的種種辛酸,現在再回報以沉靜卻又活潑的熱鬧氛圍,讓人忍不住駐足長久而驚嘆不已。

【延伸閱讀】
高雄文化愛河

您或許對以下的內容也感興趣:

⊙ 與美食佳釀相關:

⊙ 與國外旅行相關: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