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sil‧食旅手帖

【座談會】張詠捷‧食物戀

活動日期:2005 年 5 月 21 日,20:30~21:30

距離上回的澎湖行,大概也有十年了吧。

我卻還記得,那藍的非常亮眼的天空、那晴空下濕濕熱熱的空氣、那孕育無數種漂亮生物的湛藍大海、那退潮後一望無際的珊瑚礁和縫隙中的螃蟹、那會讓人脣齒染色的仙人掌冰、那極富古意的紅磚瓦屋、那大榕樹下下棋的阿公們和那寺廟前酣酣大睡的狗。

然而,對於那時候吃的正餐,只記得大概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澎湖絲瓜和金瓜米粉吧,其餘的則幾乎已不復記憶。

星期六晚上,在新竹誠品地下二樓,參與《食物戀》作者張詠捷的座談會,並翻閱著她的新書,才發現對於澎湖的傳統料理幾乎是一無所知,也才發現,小小相隔一個海峽,兩地的料理竟能有這麼大的不同。

剪了一頭俐落短髮,表情和藹可親的張詠捷,開場花了約莫十分鐘的時間,利用黑白影片來和大家分享澎湖的人文風情。一張張生活照片:廟口拉南胡的老伯,一臉陶醉的表情、海邊沙岸上採蛤的婦人們,背著陽光的辛勞身影、老街門口端碗吃食的小女孩,綻放天真無邪的笑容、廣場上曬麵線的男人,熟練揮撒的身手、廟會熱鬧場景裡,沸沸洋洋熱鬧滾滾的人群……,搭配著地方性音樂當作背景,彷彿將澎湖的生活一點一滴的濃縮在影片中,非常有意思。

接續影片之後,詠捷用澎湖南北地區不同的台語腔調,來一一唸述《食物戀》中的食物名稱。北澎湖的腔調和台灣南部的台語腔非常雷同,是屬於較為輕柔發音的;至於南澎湖的腔調,則有較濃的口音,屬於比較靠近喉嚨的發音,而且有些特別的字唸法也非常不同。

在讓大家了解到澎湖的語音腔調之後,開始述說書中的各種菜色。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烹煮的食物,像是:大蛤包飯(大的蛤蜊或是蚌類,裡頭包上生糯米下去烹煮的料理)、米豆湯、米粉湯;有些則是廟會、新婚、入新居慶典時,才會特別出現的食物,像是:炸棗(米團包花生米下去油炸而成)、雞母狗仔(捏成雞仔、狗仔形狀的湯圓);另外,還有些幾乎快要失傳,輾轉經過老一輩的口述,詠捷的紀錄和親自嘗試,才得以繼續延續的古早料理,像是:草包長翼魚。有些料理一看,便覺得美味極了,讓人忍不住躍躍欲試,而有些料理,則很難想像會是什麼滋味,像是:麵茶麵線(黑糖熱麵茶中加入麵線,再打顆蛋),據說非常美味,但在我們看來,感覺則像是顛覆了一般傳統的調味規則,實在有意思。

三十分鐘的座談會,就在從有點拘謹到逐漸輕鬆的過程中接近尾聲,最後,詠捷還分享了她阿公教導的,如何剪魷魚條,好讓齒牙動搖的老人家也方便進食的方法。雖然只是改變一點點的小動作,卻全然是人類生存經驗的累積呀!

會後,不僅獲得了張詠捷的親筆簽名,還很榮幸的得以和她拍照留念,讓今天的活動更增添美麗的回憶。

作者張詠捷的親筆簽名,以及當日購書贈送之限量明信片。

 

相關資訊和連結

1. 張詠捷的個網:海島的呼喚

2. 詠捷筆記

3. 中時夏瑞紅【帳棚讀書會】之張詠捷專訪。

4. 中時何榮幸之被一本不可思議的食譜感動。

5. 購書去:博客來

 

您或許對以下的內容也感興趣:

⊙ 與美食佳釀相關:

⊙ 與國外旅行相關: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