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sil‧食旅手帖

走入巴黎巧克力之大千世界

幾乎可以說,「法芙娜(Valrhona)」是那把為我開啟巧克力大千世界之鎖鑰。

在那之前,別說是喜歡巧克力本身,就連以她作為原料而成之蛋糕,也都避之唯恐不及。歸咎起來,大抵是小時候吃了廉價巧克力引發惡性頭痛之陰影,仍在心中揮之不去之緣故。

在那個一塊錢就能買兩顆「糖柑仔」,五塊錢就能拎回一包加了鹽之沙士的年代裡,小孩間能嚐到的巧克力,不外乎那包裝亮晶晶的金幣或是元寶巧克力;稍微高級一點,頂多是單一顆外頭覆著白色粉末、堅硬如石的巧克力球。別說是美味了,那吃下肚之後每每讓人頭痛欲裂的症狀,才是糟糕,叫人如何對這黑色玩意兒傾心。(那時候,七七乳加巧克力可算是小孩子的奢侈品,鮮少有機會吃到。)


購於巴黎之 Jean-Paul Hévin chocolate

直到那回在被半拐騙的情況下,讓一小塊可可含量 70% 之法芙娜(Valrhona)進入口中;微苦帶著透亮酸味、種種層次轉變於緩緩融化之際竄出後,我才終於明白,先前被蒙蔽在劣質巧克力糖後頭的,是隻多麼愚昧的井底之蛙。

也終於明白,歷史悠遠起源於馬雅文化中神聖飲品的巧克力,其所隱含之學問,就如同咖啡、茶葉、葡萄酒、清酒、威士忌一樣深奧。全是從原料開始(可可樹種、產地、莊園之挑選),經過層層加工手續(剖果、發酵、乾燥、去殼、烘焙、輾碎、壓榨、混合、輾壓、攪拌),直至推上市場送至客戶手中,均經過細心呵護愛心對待的結晶(傑作)。

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沒有緊密相扣,那麼最終的滋味也就南轅北轍。


Jean-Paul Hévin chocolate, 很容易讓人上癮,一口接一口。

這回有機會前往巴黎,總想一窺手工巧克力異於工業產物的迷人之處(若是大量生產的「法芙娜(Valrhona)」都能為我開啟大門,那麼投注大量心力的手工巧克力,又該是怎樣精采),於是循線去一一尋找傳說中的美味。

 

…… 未完,待續

 

您或許對以下的內容也感興趣:

⊙ 與美食佳釀相關:

⊙ 與國外旅行相關: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