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望遠,於巴黎聖母院塔樓上
接下來,我們就要爬上那住有鐘樓怪人的塔樓。隨著隊伍緩緩地前進,終於進入北塔。經過數百年來步伐重量的累積,中央已呈凹陷的階梯,領著我們一步步向上。不斷旋轉的樓梯架構,增添了攀爬的辛苦;外觀看來其實並不怎麼高的塔,竟讓大家氣喘吁吁。
接下來,我們就要爬上那住有鐘樓怪人的塔樓。隨著隊伍緩緩地前進,終於進入北塔。經過數百年來步伐重量的累積,中央已呈凹陷的階梯,領著我們一步步向上。不斷旋轉的樓梯架構,增添了攀爬的辛苦;外觀看來其實並不怎麼高的塔,竟讓大家氣喘吁吁。
有時候,能夠與美食相遇,也是一種緣分。 2006 年那個初訪巴黎的秋天,因為怕麻煩沒攜帶另一半的西裝領帶,而沒有計畫造訪米其林餐廳。誰料,在與「桃花源茶坊(La maison des trois thés)」創辦人曾小姐一番談話之後,她認定以我們原本的一身打扮,中午時段去造訪米其林餐廳,是一點也不失禮的。 然後,我們與米其林餐廳的第一次接觸就這樣展開。
初次造訪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Pierre Gagnaire Read More »
把 2006 年和 2007 年於巴黎旅行時,所造訪的景點、市集、餐廳、咖啡館和甜點店,都列出如下。
【巴黎】我們走訪過的景點、餐廳、咖啡館、甜點巧克力店和 wine bar Read More »
在旅行途中安插個幾家可以喝上一杯的店,儼然已成了一種習慣。而所謂的喝上一杯,可以是茶、是咖啡或是酒,而且多半都不只是「一杯」。尤其是在開始於歐洲旅行的這幾年,特別迷戀小酒吧的氛圍。無論是事先做好功課特意前往的,或是一時興起所造訪的,都各有其迷人之處。
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,我們不斷地建立和擴張著,屬於自己的城市咖啡版圖。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城市,總有著一兩間於日後回想起來會讓人微笑的咖啡館。在這些咖啡館當中,不見得都是因為咖啡本身非常好喝而精采(當然,如果咖啡好喝定然會是加分的項目);而是總有其他一兩個迷人的點,讓人造訪過後難以忘懷。
城市咖啡版圖‧Café Verlet & Lapeyronie Read More »
個市場的規模,約莫是巴黎市區內數一數二大的。固定於每週日早上開始營業至中午一點半,總是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潮。除了拎(拉)著購物籃(車)、牽著抱著寵物來採買一星期日常所需的當地人外,當屬來湊熱鬧的觀光客為眾。小販拉開喉嚨熱烈地叫賣著,採買者忙著撥開人群好仔細挑選商品
我非常喜歡傳統市場。 喜歡那熱鬧的氣氛、熱絡的招呼和滿溢的食材和食物。這或許跟幼時的記憶有關。 母親多次跟我提起,一家人仍住在屏東的那段期間,外婆總愛把我放在腳踏車的籃子裡,帶著我上傳統市場。 巴黎巴士底市場內的馬鈴薯攤
在造訪了巴黎和東京之後,發現同一個品牌(註一)即便已經都是世界知名水準之上,仍可以發現開設在兩地之間所呈現的微妙差異。 尤其在服務上,從進門開始,遞菜單、點單、上餐點(擺盤)到結帳,更顯兩地之不同。 Jean-Paul Hévin, Paris 在巴黎,呈現的是一種恣意揮灑的創意驚喜;在東京,展露的則是一種小心謹慎的細膩貼心。
Jean-Paul Hévin,巴黎還是東京 Read More »
Tea Room of Jean-Paul Hévin
Tea Room of Jean-Paul Hévin, Paris(Video) Read More »
一直等待著捨不得拆封的「白葉單叢」(購自巴黎「桃花源茶坊(La maison des trois thes)」的茶),終於在這初春的時節開來喝了。 一如在巴黎喝的印象,先是飽滿又清新的桂花香氣撲鼻,再接續以微甜的蜂蜜甘美在舌面上舞動。無論喝多少回,都是感動的茶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