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違了的控窯
已經記不得,上次控窯是多少年前了。最接近的記憶,是大學時代暑假出隊時,帶著偏遠國小的小朋友在空地搭起一個個土窯的畫面。 這週六和同事們約好,到附近的田裡控窯。那塊田是其中一個同事的鄰居所擁有,稻子已經收割完畢,田裡還留有一列列一行行整齊的稻桿根部,以及青蔥翠嫩的小草。藉由其根部緊抓土壤的特性,讓我們得以使用鋤頭,翻挖出一片片扁平完整的土塊,以利搭窯的作業。 然而,土塊含水量偏高,不僅增加了燒窯的時間,也提升了窯塌的風險。在水分受熱逐漸消散的過程,土窯的重心也受到了改變,窯門一個傾斜,大半的土塊便應聲倒下。就在搭窯、塌窯又搭窯的反覆過程中,最終還是放棄了搭製三個窯的念頭,認真把確實搭建好的兩窯照顧妥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