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美的,咖啡服用方式 第二章

上次的第一章提到了,組成材料裡面有咖啡成份的甜點,通常容易和咖啡有良好的搭配性。比方說espresso冰淇淋,以及提拉米蘇。 這次就來聊聊提拉米蘇,tiramisu吧。這款來自義大利且幾已傳遍了全球的傳統甜點,這幾年在台灣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。同樣詢問一個名詞,會回答「嗯?你說什麼?」的比例,”提拉米蘇”已經遠小於”皮拉提司”了,即為明證。 繼續閱讀 >>

甜美的,咖啡服用方式 第二章 Read More »

Menu 的樣貌與使用方式

Menu這種東西,在這個世界上是以非常多變的樣貌存在著的。 用一大本精裝封面加上高級紙質印刷的,很顯然一定是間價格不斐的店家。不過這也不一定就只是華而不實而已喔,第一次我看到餐廳送上來的葡萄酒單厚厚的一大本時,雖然早在事前就知道了,仍不禁暗自為其藏酒量之豐而咋舌。 繼續閱讀 >>  

Menu 的樣貌與使用方式 Read More »

下一站,要推開哪扇咖啡館的門?

之前曾經提過,我希望,旅行每個我用心走過的城市,都能找到至少一間讓我懷念的咖啡館。 不過這個小心願啊,從一開始做功課時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了。咖啡館那麼多,通常幾乎是每兩三個街口就一家。而我們只是旅人,也不可能去一一探訪。最終要把哪間咖啡館放入行程 裡,總是讓我們猶豫再三,並必須以十分惋惜的心情向遺珠保證下次一定造訪。只是,下次又是什麼時候呢? 不只是咖啡館喔,其實在決定餐廳/小酒館/wine bar/博物館/旅館…時,也是同樣地讓人舉棋不定。哎呀。 繼續閱讀 >>

下一站,要推開哪扇咖啡館的門? Read More »

咖啡‧杯

杯子與飲品之間的交互關係,現今被下了最多工夫研究的,應屬葡萄酒這個領域了。許多葡萄酒杯的廠商早已推出各式不同產區或是葡萄品種的專用杯,針對其不同的香氣及口感特色設計出不同的大小與杯型。不誇張喔,我也曾不信邪地做過試驗,結果同一支酒放在不同的杯子裡,從香氣到口味,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存在。這是因為舌頭表面的每個區域所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味覺(這個好像是健康教育或是生物課本裡面有教過),所以葡萄酒被送進口腔時與舌頭接觸的位置和面積,會影響我們感受到的風味。也難怪飲食在現今也成為一門科學被抽絲剝繭地研究著。 目前在咖啡的世界裡倒是還沒有看到這種概念的商品推出,如果那天有廠商願意花力氣去進行一系列的研究,並推出淺焙娜米妮塔(La Minita)專用杯,或是中焙馬塔力(Mattari)專用杯之類的設計,我應該會很感興趣吧。 繼續閱讀 >>

咖啡‧杯 Read More »

荒島咖啡

如果有一天你不幸流落荒島了。 陸陸續續有一些木箱被漲潮的海浪留在岸邊,你檢查了一下,發現箱子因結構良好並沒有進水,其中一箱還有整套煮咖啡用的賽風壺、小瓦斯爐、點火器、磨豆機、太陽能蓄電系統、Iittala的Ego咖啡杯等,一應俱全。角落還有一些保存良好的咖啡豆。 這時候,你會希望這是什麼咖啡? 請注意,這不是心理測驗,我不會告訴你選了什麼豆子代表你具備了哪一種感情觀。只是單純聊聊對咖啡的喜好這件事而已。 繼續閱讀 >>

荒島咖啡 Read More »

分不開之後的第一件事

真的愛上了,就分不開了。不管是濃霧裡的清晨或下大雨的深夜,忽然一想到,心就揪起來了。乾而無味的嘴裡也會有一條細細的線拉扯著腦神經的深處,拉環上標示著「渴望」。 「好想來一杯咖啡啊!充滿了漿果的香氣、乾淨滑順,並且回甘久久不散的那種咖啡啊!!」可是這種時候只有巷口的便利商店還開著,沒用的。尋找替代品也只會落入更加空虛的境地去。 這種日子過久了,遲早會想要在家裡弄一套煮咖啡的工具。不用再忍耐思念的苦了,也不用穿好外出服,選好了書,iPod充滿電才出門。在家裡穿著汗衫短褲,播著蕭邦的ballades就可以煮起咖啡來,然後再搭著Stacey Kent的”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”慢慢喝。光是想都開心。 繼續閱讀 >>

分不開之後的第一件事 Read More »

尺寸與高度的必要性

面對著顏色又深個頭又大的美麗蓮霧,「這可是1A級的光波蓮霧哪,」正想殺價時老闆說話了,「是使用紅外線來檢驗蓮霧內部的糖度,再用影像分析來判定色澤與大小,比人工分級準多了喔!」看著老闆自豪的表情,再看看美麗動人的枋寮蓮霧,開始陷入天人交戰。「好像很厲害耶,要不要買來當作情人節禮物呢…」 農產品這種東西,為了讓買賣雙方有個討論規格與價格的大略依據,通常會建立一套所謂的分級制度。等級越高,客戶也越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購買。 不過正如插頭型式標準電壓這種事情各國都有著自己的一套,咖啡生豆的等級自然也是放諸四海皆,呃,沒一個準。 繼續閱讀 >>

尺寸與高度的必要性 Read More »